未来10年到20年,将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一方面,我国经济规模与贸易持续增长、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将对物流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未来几十年,我国工业体系将实现较大发展,大宗能源、原材料和主要商品的大规模运输需求依然旺盛。同时,产业结构从“二、三、一”进入到“三、二、一”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和逐步升级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将促使“短、小、轻、薄”商品及小批量、多频次、灵活多变的物流需求快速增加,基于更高时间和空间价值的物流需求会越来越大,综合物流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方向。
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区域一体化加快发展,也对物流空间分布、效率、获得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城镇化进程将推动物流活动集中于城市群、城市带、大中小城市和城际间,倒逼城市内、城际间物流效率尽快提升,更好建设功能强大、高效集约的城市物流和配送体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一体化要求将加快区域物流一体化,构建有利于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物流服务体系,网络零售市场的渠道下沉也将对农村和三四线城市及县乡的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提供更多空间。
与此同时,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必将推动物流市场深刻调整。全球化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日益加深,必然要求中国与世界各国有更好的交通运输、物流、通信、信息等基础设施连接。中国除与发达经济体继续保持密切经贸往来外,与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长将会成为新的亮点,贸易格局的变化将带动国际物流活动发生相应变化。中长期看,我国国际物流将继续较快发展。
还要看到,新技术突破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促进物流业进一步转型升级。交通运输、物流、先进制造、信息网络、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等领域在孕育新的技术突破,互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将与物流业深度融合,为物流业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物流业需抓住这些难得的发展机遇,趁势而上、有所作为。
一是更好适应要素成本上升等现实情况,逐步摆脱当前对“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低效益、低科技含量”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着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解决好能源、劳动力、土地价格持续上涨,服务价格偏低及融资环境不佳等现实问题。二是加快发展现代供应链的步伐,推动交通物流企业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供给体系。三是加快推动高新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加大物流技术的创新力度,使整个行业呈现出安全、快速、便利、大型化、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人性化、精细化、绿色化和节能化等时代特征。四是加强物流创新型人才、专业高技能人才及国际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五是围绕民生领域发力,医药卫生、社会救助、生活用品服务、邮政普遍服务、可追溯食品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发展都要求物流业更加服务于民、方便于民,切实保障物流安全。同时还要发挥物流业的更多功能,做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